sujingjhong.com


後資深工程師的四種職涯角色

資深工程師的下一步 #

當晉級到資深工程師後,後面的職涯就開始模糊了,你是否也有一樣的感受呢?

軟體工程師約莫 5-8 年後會晉級到職涯中的「資深工程師」(Senior Software Engineer)階段,不過現階段技術更迭以及累積速度加速下,可能會更加快速。在下一階段職涯中,大多數公司都是用「主任工程師」(Staff Engineer)這職稱描述。

這抽象的職稱也導致了一些問題:我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才能晉升到主任工程師?僅具有技術能力就可以了嘛?其他具有這職位的人是怎麼達到的呢?在職涯中,你的上級或者主管,應該要扮演什麼角色協助你呢?

最關鍵問題,當名片上刻印出新職稱後,職務內容真的是自身喜歡的嘛?或者能力是足以勝任的嘛?又或者只是另一位彼得原理的受難者呢?

備註:彼得原理,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,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,令他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,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物(冗員)及負資產。(摘自維基百科)

技術領袖、架構師、解題專家或是副手 #

一位美國工程師 Will Larson 注意到這問題,他訪談了許多工程師,在他的書中 Staff Engineer 總結了四種主任工程師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,分別是:技術領袖(Tech Lead)、架構師(Architect)、解題專家(Solver)以及副手(Right Hand)。

技術領袖,是組織中的技術擔當,負責在專案中或者小組中,指引與執行技術方案,同時他們也會密切和少數幾位經理人共同協作。在部份組織中,甚至有技術總監(Tech Lead Manager),他們職責和技術領袖一樣,不過多加了領導技術領袖的人事責任。

架構師,這在台灣業界應該是最常耳聞的,在作者說明中,架構師是負責在一個範圍中,負責指引開發方向、交付品質以及執行方案之人,所以必須具備有整合了解技術限制、使用者需求,以及組織層面的領導力,在責任領域中掌舵。

解題專家,如這個名詞,他們是特定問題或者隨機問題的解答者,他們負責處理組織中棘手、複雜的問題,並運用他們技術與領域知識,在混亂中尋找出路,不一定是解法但至少是前進的方向。他們關注的問題,可能長時間的研究發現,也有可能是在不同問題間不斷跳轉。

副手,他們獲得經理人或者管理階層的信任與授權,延伸經理階級的注意範圍與視野,同時也會營運一定組織活動,負責在大型組織中,協助經理人聚焦問題。看到他們,就像是看見背後的管理階層。

組織影響甚於個人決定 #

介紹完四種樣態後,身為一位工程師你該如何做選擇?就組織職涯上來說,這大部分取決於公司當下的需求,現階段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主任工程師。

最普遍也是最通常的情況,就是技術領袖型的主任工程師,他也是所有主任工程師原型樣貌,因為公司通常最需要工程師解決技術問題,也是工程師職涯的起點。當公司組織文化強調單兵作戰更甚於團隊作業時,這時他們就需要解題專家,專門克服技術問題,反之,強調團隊、方法論的公司,對此種樣態需求較低。當組織發展迅速或者是百人以上時,這時候就會需要架構師或者副手,進行整體面的規劃與管理。但也必須說,每間公司都有各自的文化,需要什麼樣的工程師,取決於公司文化、歷史與當下的需求。

從工作性質面向考量,技術領袖以及架構師,多半需要有一協作團隊,並且有著長期發展目標,會需要緊密的團隊合作關係,但缺點是,在組織中容易存在甚久,而喪失存在感。至於解題專家以及副手,他們多半是扮演救火隊的角色,在不同的問題、危機、團隊中打轉,相較於緊密的團隊合作,他們多半是需要與不同團隊進行專案式合作,進行短期、間歇、任務性的協作,以及通常是管理階層焦點在哪,他們就在哪,他們的目標優先度與管理階層齊平。

就大多數情況,成為什麼型的工程師,比起個人選擇,更多是組織需求。但也必須認識到這只是四種原型,在職場中,應該都是混合角色,而是何種成份較多。

用技術解決問題的王道之路 #

作者提出四種樣貌,剛好統整了技術能力、領域知識、組織領導力的不同發展方向。技術領袖偏重於技術能力,解題專家專精於領域知識,副手著重於組織領導力,而架構師則是盡可能三者間取得平衡。

還是老話一句:擇你所愛,愛你所擇。這裡同意作者所說的,要選擇可以讓你感受到「激勵」的選項,也必須承認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都在這職位上,工程師天職就是「用技術解決問題」,至於什麼是技術這是定義問題,但盡可能充實技術來解決問題,永遠是不敗的解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