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jingjhong.com


《卡片盒筆記》

這本書大意在整理社會學教授魯曼的卡片盒筆記法,佐以現代研究成果。

看完大概可以理解為何有些外國讀者認為他是「why」而不是「how」,書中比較注重心法而不是技法,著墨在探討筆記法的重要性以及在科學研究佐證,技法則是散落在書中各處。

心法部分我認為是彙整近期的心理學以及各種科學研究,如果有看過:異數、刻意練習、專家之路等等關於學習方法讀者,可以把此書當成大補帖。

技法部分,我認為筆記技法重點有三:分級筆記、重新詮釋以及回顧整理。

要先區別做筆記的目的用途,而不是全部混在一起,作者認為要區分成三種:靈感筆記、參考筆記以及永久筆記。靈感筆記就是紀錄浮光掠影、驚鴻一瞥;參考筆記則是置於一定脈絡中的發想或參考;永久筆記可想成給大眾檢視準備出版的文章。例如本文即可算是永久筆記。

靈感筆記如果沒有在短時間內轉譯成更詳細的筆記,那也就不重要了。參考筆記已經放在一定脈絡中,所以也不用過於詳細,而在於閱讀後的洞見發想,甚至紀錄關鍵字亦可。而永久筆記,就是這些筆記的終點,如果沒要完成永久筆記,累積筆記也是徒勞無功,不如把時間拿去做更有效益的事情。

做筆記下筆時不是謄寫、記錄,而是要經過詮釋,用自身詞語闡釋,才算是真正的理解。所以做數位筆記時,務必注意,不要因為打字快速,僅做單純抄寫。

回顧整理則是另一個要點,每當新增一則筆記時,務必回顧其他筆記,並且不要僅限於腦內記憶中,而是盡可能的瀏覽所有筆記,建立筆記間的真正關連,有機會靈光一閃產生洞見。

當累積一定量的筆記時,對於寫作發想根本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。靈感是長久累積,而不是靠一時的激盪所能提供。魯曼教授靠此方法累積了九萬則筆記,但從開始到他辭世,算下來每日也才六則筆記,以此在三十年學術生涯中出版了他的博士論文、58本著作,以及數百篇文章,後人更以他遺留的筆記出版各種文作。

要如何開始實踐這些方法呢?就是在閱讀時,隨時那隻筆或者在電腦前,隨時做出筆記,有什麼想法就快速記下來。這本書看著看著,中途開始累積筆記,也累積了十多張卡片有。永遠不嫌晚。